一种具有促成骨功能的生物活性多肽MESPtide
01

一种具有促成骨功能的生物活性多肽MESPtide
知识产权获得类型

1项发明专利
本项目成果是一种具有促成骨功能的生物活性多肽,其筛选过程涉及生物多肽技术领域。将离体的健康口腔人群牙周组织与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种植体周围组织中分别表达的差异多肽进行生物学分析和筛选,得到氨基酸残基,最终根据氨基酸残基合成获得该多肽。本项目为进一步研究多肽促成骨机制研究提供了方向,并为其在促进骨再生的临床应用上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各种原因导致的骨丢失和骨缺损提供了新的防治策略。
(共3张图,可左右滑动查看)
炎症、外伤、肿瘤、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原因均可能导致骨质缺损或流失,因而骨修复和骨再生是具有重大临床和经济意义的话题。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而多肽作为生物活性分子,参与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诱导毛细血管生长,促进受损皮肤修复再生;特别地,某些活性多肽在成骨微环境中增强细胞黏附和成骨活性,展现其独特优势。因此,具有促成骨功能的生物活性多肽在骨修复和骨再生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1.该多肽源自对三种不同口腔组织(正常、慢性牙周炎、种植体周围炎)中差异表达多肽的生物学分析和筛选,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2.该多肽在多物种间高度保守,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3.该多肽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及高亲脂系数,易于扩散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治疗和研究应用价值。

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人民出行及体育活动模式的变化,骨损伤意外的频率增加,中国骨损伤发病人数已由2018年约256.98万人增加至2022年约293.68万人,预期到2032年将达到约400万人。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骨修复材料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52亿元扩大至2022年的25.8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7.1%,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30.04亿元。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老龄化带来的骨科患者增加,以及对骨缺损修复材料需求的增加。
可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合作研发、中试试验、技术融资、技术作价入股等形式开展合作,具体转化方式面议。
(如需完整BP请扫码联系下方微信)
关于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1989年评为首批国家三级甲等医院,2002年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前身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四川分院)合并,成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3年,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成为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在2022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第27位,保持国家监测指标等级A+。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上位居第34名,连续6年保持上升态势。10个学科进入专科声誉榜单,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综合榜单》上,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74位。
医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0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外创新单元/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3个、四川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四川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7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3个。建立了温江、中和、简阳等多处科研平台,搭建了动物实验、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组化和形态学、基因编辑等实验平台,可开展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核酸研究到蛋白分析、组织病理到动物活体监测等多层次的科学研究。自“十三五”以来,获科研项目23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5.9亿元。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在内的SCI杂志上发表论文2800余篇。授权专利1000余项,专利实施转化74项。获科技奖励130余项,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关于萃智医疗
南京萃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内知名的专注医疗及生物医药领域的民营科技服务机构,面向医疗机构及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科创培训与咨询、技术转移中介、临床研究资源匹配等专业技转服务。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实际承担着南京市转化医学研究院的技术经理人平台工作职能;作为多家官方机构的服务子平台(江苏省转化医学研究院医疗器械样品试制服务中心、上交医学院附属虹桥国际医学研究院·专利培训与转化中心等),公司在医疗技转中介、创新能力培训、知识产权咨询/评估/挖掘/申请、医械样品试制推广、医学创新活动筹办等方面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已帮助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等省份多家公立医疗机构成功转化落地了一批医疗成果。目前,公司在长三角地区已签约多家公立三甲医院,采用“多维度、全流程、管家式”服务提升医疗机构科创工作。

欢迎扫码咨询
材料整理:四川省人民医院,萃智医疗
编辑:崔芷涵,黄以琳
审核:谷娴